





Sunday to Thursday: 09:00-17:00
Fridays and Holiday eves: 09:00-14:00
Yad Vashem is closed on Saturdays and all Jewish Holidays.
Entrance to the Holocaust History Museum is not permitted for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0. Babies in strollers or carriers will not be permitted to enter.
(德文:Konzentrationslager)
纳粹未经审讯就监禁其受害者的营地。虽然“集中营”一词常常用于称呼全部的纳粹营地,但在纳粹体系中其实有几种类型的营地,“集中营只是其中一种”。其他类型包括劳动营和苦役营、灭绝营、中转营和战俘营。随着战争发展,集中营和劳动营的区别不再明显,因为集中营里也有苦役。在纳粹政权中,不断发展起来的集中营网络起了关键作用。
对集中营的利用在时间上可分成三个不同阶段:1933-1936年;1936-1942年;1942-1944、1945年。第一阶段与纳粹上台和巩固政权相吻合。在此期间,建立集中营主要是用来拘留纳粹党的政敌。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开始逮捕政敌,把他们关进营里。到7月底,已有27,000人被带进纳粹称为“保护性监禁”的地方。仅普鲁士一地就为这些囚徒建造了20个营。1933年秋,纳粹开始拘留其他受害者,包括纳粹视为“不合群成分”的人,例如乞丐、流浪汉和惯犯。
1934年7月,党卫军首领海因里希·希姆莱任命特奥多尔·艾克(时任达豪集中营的指挥官)为“集中营和党卫军警卫队的监察员”。这些警卫队名为“骷髅队”,承担了守卫集中营的残暴工作。艾克的新职务是负责管理集中营囚徒的日常事务和惩处。在这一阶段,营地体系的主要目标是瓦解对纳粹政权的反对。
在第二阶段(1936-1942),除达豪以外,所有第一阶段建造的营地几乎全关闭了。为了容纳越来越多的囚徒,更新更大的营地建造起来。这些营地有萨克森豪森、布痕瓦尔德、毛特豪森、弗洛森比格、拉文斯布吕克、奥斯威辛、纳茨维勒、马伊达内克,诺因加默和斯图霍夫。在此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建立了劳动营、苦役营和“再教育”营。从1937年起,随着纳粹领土上的犹太人被用来干苦役,许多公司启用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让他们住在营地般的地方或就住在营地里。从1938年夏开始,犹太人仅仅因为身为犹太人而被关进营地,“碎玻璃之夜”后尤其如此,当时有36,000人遭到拘留。在整个这一阶段,集中营的囚徒数量不断增长。战争爆发时,营地里有大约25,000名囚徒。到1941年底,集中营体系内监禁了60,000名囚徒。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后,囚徒人数甚至更多了,成千上万的苏联战俘被囚禁在纳粹集中营里,随后就遇害了。
在1941年底和1942年初,根据纳粹的灭绝政策“最终解决”,海乌姆诺、特雷布林卡、索比堡和贝乌热茨建立了死亡营。原为集中营的马伊达内克和奥斯威辛得以扩建,也成了灭绝中心。比克瑙或奥斯威辛二处是灭绝中心,而奥斯威辛的其他部分及其子营被用作苦役营。在马伊达内克,没有立即处死的囚徒与集中营人口合为一体。
第三阶段始于1942年2月,在此阶段中,德国军备工业使用集中营囚徒干苦役,让他们制造武器及其它维持德国战争机器的必需品。苦役此前通常用作惩罚。在这一阶段,党卫军创立了专门的经济-行政总局(Wirtschafts-Verwaltungshauptamt, WVHA),以监督国有和私有公司使用集中营囚徒作为人力的情况。经济-行政总局在工厂附近建造了许多子营,关押囚徒劳工。
纳粹集中营的生活条件在不同阶段和不同营地各不相同。1933到1936年期间,工作、食物和住处尚可忍受,大部分囚徒拘留了大约一年就释放了。在整个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初期,由于非人的待遇、恶劣的工作条件、营养不良和过度拥挤,许多囚徒死在营里。1943年,生活条件有了些许改善,因为纳粹想让从事军备工业生产的囚徒能够多生产。集中营的囚徒没有个人自由,也没有能力做决定。党卫军对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严加控制。不服从命令的囚徒会受到严厉惩罚,例如鞭打、单独监禁、不给食物等等。囚徒按国籍和拘留原因分类。有些囚徒得到监管或管理的职位,如那些牢房、牢区和营地的“老大”或牢头狱霸(工头)。一般说来,德国囚犯地位最高,获得的特权也最多。在奥斯威辛营区,波兰囚徒地位略高。犹太人和苏联人地位最低。犹太人受到的待遇远远低于其他囚徒群体;战争爆发后,犹太囚徒生还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到1942年10月,经济-行政总局下令转移德国境内所有集中营的犹太囚徒,他们被驱逐到波兰的奥斯威辛或马伊达内克,绝大多数人在那里遇害。
到1944年秋,德国战败已成定局。同盟国四处进逼。纳粹逐步关闭了德国境外的集中营,一般将其囚徒送往德国和奥地利仍在运转的营地,使他们踏上不堪忍受的死亡行军。
Translated by: Lihong Song, Yan Sun, Zhipeng Zuo, Miao Wang
The Diane and Guilford Glazer Institute of Jewish Studies Nanjing University
南京大学格来泽犹太文化研究所
The good news:
The Yad Vashem website had recently undergone a major upgrade!
The less good news: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has apparently been moved.
We are therefore redirecting you to what we hope will be a useful landing page.
For any questions/clarifications/problem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yadvashem.org.il
Press the X button to continue